說故事時間到。之前有個日本公務員請了長期病假,後來被發現是在家寫小說,一寫就給他寫到出了4本書、賺了320萬日幣。320萬日幣相當於一名年資2年的日本上班族的年薪,有了這份副業收入,相當於你開影分身之術,一年賺2人份的年薪。這只是寫小說而已,如果時間分配的好,再開其他副本,經營第3份副業,收入就更高,也難怪大家都想要打造多重副業收入。我雖然不在日本上班,也不是公務員,但對於增加副業收入有一些心得,我的經歷對你來說無法完全照抄,但至少可以參考、參考,祝福你也能開影分身之術,成功用副業收入幫自己大大加薪。
打造高副業收入第1招:便利貼思考法
網路上的資料一狗票,再加上現代人基本上不看超過140字以上的內容,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先把有用的網頁加入我的最愛,或者貼到個人Line群,存著留個備份,想說等到通勤或有空的時間再來看。
這種時候,通常再打開的時候就已經是幾個月後了。我自己也是這樣。在蒐集副業資訊的階段,可以活用一下便利貼。
我知道有些女生習慣寫手帳,反正每天都開手帳,用很陽春那種黃色便利貼也OK。如果你沒有帶手帳或記事本的習慣,那你可以用手機的備忘錄,或是電腦內建的便條紙功能。
我自己是手機、平板和筆電切換著用,如果你也是斜槓人,那你可以考慮用雲端便條紙或白板。
這裡先來玩一個小小的心理測試。你先想一下,在想事情,例如列待辦事項的時候,你腦袋中想的是一行文字、或是你在做那件事情的場景。欸,不要怕,我不是神棍,沒有要叫你通靈。
依照你腦袋瞬間浮現的是文字或場景,這決定了你適合用便條或白板。
道理也很簡單啦,想到文字就是對文字比較敏感,用文字對你來說接受度高、思考起來效率更高。如果是場景就不用說了,你更適合把事情用流程或表格之類的來安排、呈現。
我個人用過的雲端便條紙有Google Keep和Pastewall。使用方法大家都知道,我就不多說了。白板的話可以用用看Google Jamboard。對啦被你發現了,我果粉但就Google一生推,蘋果基本教義派先不要燒我,Google的雲端工具真的都太好上手了啦。
這些雲端便條紙我都拿來:
- 備份參考資料
- 備份有趣的案子
- 列待辦事項
- 列死線
- 打大綱
- 記案件過程遇到的題
- 打反省報告
一定有我漏掉沒說到的。第一項和第二項就我剛才說的,我都沒在加我的最愛或閱讀清單,太沒效率了。參考資料可能是免費網路資源,也可能是業界大神新的分析文,我會把網址複製起來直接新開一張便條紙。白板的話就是開個新區塊。只要是參考資料就貼一起。
如果你有看我之前的文就知道,有時候光偷懶滑一下臉書都能滑到朋友貼的徵人公告,存在臉書書籤基本等於沒存,想要回去翻時連書籤在側欄的哪裡都不知道。後來我也是都新開便利貼,貼成一塊。
第三項往下就是便利貼很基本的功能了。我個人一定會開一張便利貼,專門用來列死線,有時候手上同時3個案子在跑,記錯死線就GG了。這張便利貼我一定貼在最上面,每次要把東西貼過來就一定能看到,死線想記錯也很難。大綱是我接電商設計必開的,但我通常會選擇用線上白板,用畫的更好整理、更直覺。
這不是開完便條紙、打完字、勾幾個箭頭就結束了喔。你以前如果寫了便條紙,貼起來以後要幹嘛?當然是要拿來看。我不會說一定要每天看,畢竟人嘛,會忙、會懶、會累。我自己都是三天清一次便利貼,所謂清就是參考資料、新案資訊和待辦事項一定打開來全部看一次。
之所以能有現在的副業收入,我的第一步也是從看資料開始。
做好資料調查、整理,然後全部看過一次。一定要懂「看」,如果你覺得很懶惰的話就當作在清Line的紅點點好了。看、篩選,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採取行動。
造高副業收入第2招:全媒體渠道行銷
想要接案就要懂包裝自己,如果你好巧不巧沒有地方可以貼逆徵人的文,甚至沒幾個臉書朋友,那我推薦你從現在開始經營。欸我不是叫你把所有手機通訊錄的人都灌到臉書。有個社交網站更適合你從頭開始,叫做Linkedin。
Linkedin的介紹網路搜出來一堆,我這裡就簡單說一下。我都叫Linkedin,線上大型名片交換現場。把Linkedin當作104一樣把資料填齊就對了。再加上學歷、希望募集的職缺就可以開始瘋狂加友,以Linkedin的術語來說叫做「拓展人脈」。
如果你本身語言能力還OK,也可以把個人檔案都翻一份英文的,以備不時之需嘛,說不定哪一天馬斯克就傳訊息說要給你工作了啊。但如果是「你好,我是馬斯克,我很有錢,我手上有一支股票明牌,資本還差5000元,我的支付寶號碼是XXXXXXXX」這種訊息就先不必了喔。
Linkedin的檔案和希望募集職缺愈詳細、愈精準愈好,如果你暫時沒有頭緒,只是模糊地想要「找副業」,那我建議你可以詳填正職和過往的經歷。不要小看這個哦,真的有很多獵人頭平常在Linkedin上面閒晃。對於仲介來說,逛Linkedin就和我們想要找副業直覺先Google一樣,你要寫一個相當於網頁的檔案出來,搜尋引擎和使用者才能找到你。
簡單說一個故事,我有個朋友是內容網站的外稿寫手,平常就寫一些健康相關的文章,然後他英文也不錯,在Linkedin上個人檔案的地方有用英文加註他這幾年累積的稿量和社群成績,結果後來有個英文的網站就透過Linkedin問他能不能出英文的健康類文章,一篇文章的稿費換算下來比他中文稿的高出不少。
如果你本身沒在經營社群,或是本來就沒有人脈,可以從Linkedin開始。不只這樣,你也可以善用一些偏重知識、專業型內容的免費部落格,整理自己的經驗和作品集。
上面的你都可以貼著試試看。尤其是如果你有英文或其他外語,最好可以把個人簡歷翻一翻以後丟上Mediums。一開始可以只放個人檔案,之後如果你每次接完案子都有寫反省報告,那把案主的資訊適度馬賽克,並且加註案子成效以後,這個媒體就變成了你幫自己鍍金的「鑲金名片」。多益的金邊證書還要用考的,這個金邊名片你自己就可以做,賺。
接完案的反省報告這點很多人可能會先入為主地想,是不是只有勞心型的副業可以寫,沒有喔,你各位如果一開始沒有時間進修,或不想一直坐著,選擇做勞力型的,一樣可以寫檢討報告。這要檢討什麼?可以檢討效率、投資報酬率。久而久之,這份報告也可以讓你回頭來想,是不是該繼續做勞力型的副業,有沒有辦法改用一技之長來賺。不只這樣,勞力型的你做久了就有心得,自然也有你的一套看法和觀察,或許你就能想一想,是不是能夠提供諮詢來增加副業收入。
打造高副業收入第3招:從強者晉身為專家
幫自己的履歷鍍金還不夠,要就要幫你自己鍍金。什麼叫做幫自己鍍金,你看看外面是不是有不少領域的強者,原本只是單純在自己的社群分享看法、分析特定議題,結果久而久之,他中肯的言論就吸引來不少追隨者。
也就是說,透過在媒體鋪陳,他成功站上領域的巔峰,成為意見的領袖。你當然不用每天都發文去分析時勢動態,也不是叫你去當網紅,那些都需要尺度,一不小心就炎上,燒到可是很痛的。
我們小小上班族要做的就是透過履歷、一技之長、適度的媒體經營來替自己立一座金雕像。
從單純的強者晉身為特定領域的專家。
我來說個故事。我有個朋友他原本是在寫網路小說的,他曾經投過以前紅極一時的角川輕小說大獎,至於有沒有得獎,為了保護當事人尊嚴,我就先略過,呵呵。因為他除了投稿以外,後來各大小說平台沒落,為了維持流量,他乾脆去研究一些增加小說流量的方法,例如說PO文時間、哪些社交網站適合放哪種類型的試閱、一次更新大概要多少字,到最後他連關鍵字、網站經營、SEO那些都摸了不少。後來,因為一次機會,他把自己這些年累積的經驗作成PPT,分享到臉書開地球,沒想到吸引到超多人分享,甚至有人想要求諮詢。他瞬間從一個「知道怎麼做的人」變成「很會做這件事」的人。後來,他也乾脆開啟小說諮詢,經營起小說寫作以外的經營課程。我還看過有人在他的網站底下尊稱他「老師」,靠,哥、姊已經不夠用,要用到「老師」了。
這中間當然有些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成分在,所以這部份我要說的是,長期經營的副業久了以後,你可以從單純的執行者轉成指導者。你看,老師在東亞的文化裡面一直是很受人敬重的職業,累積業界經驗累積到站上講台,可以替你創造更多副業收入。
這裡我就要說一個很重要的大大大前提了。我問你,你在想做uber eats以前會特地去諮詢一位顧問嗎?和這個相比,想開始接網頁設計案的你一定會想要先了解前輩的經驗吧。uber eats大老師不是沒有學生,而是和技術含量高的副業比起來,潛在學生比較少。所以在開始經營副業以前,最好先挑過,在你能力可以負擔的範圍,選擇有技術成分、含金量高的副業。這樣一來,你創造副業收入的效率會更好。我也是這樣慢慢過來的,像現在電商正紅,我就剛好搭到時勢紅利,案子一樁接一樁。我都可以了,你也可以。
底下慣例考試。反白就能看到答案。
【 C 】便條紙思考法的工具不包含?(單選):
(A)紙本便條紙
(B)Google Keep
(C)手帳
(D)Pastewall
(E)Windows內建便條紙
【 E 】用來經營自我行銷用的媒體不包含?(單選):
(A)Facebook
(B)方格子
(C)Matters
(D)Medium
(E)What’s app
【 D 】經營Linkedin的用途不包含?(單選):
(A)拓展人脈
(B)建立類似104銀行的個人檔案
(C)吸引業主瀏覽
(D)避免同業競爭
(E)接觸仲介